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工科协 >> 政策文件 >> 正文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9-04-17 14:17     (点击: )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科协发学字〔2016〕26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协

2016年4月1日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制定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规划如下。

一、形势与任务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全面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学会工作为科协主体工作,着力加强学会学术建设,使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学术会议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逐步扩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局良好,学会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有所作为;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学会治理改革逐步深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平稳起步,学会联合体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总体来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学会学术工作相关任务圆满完成,科协学会学术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科协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国家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科协工作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的倾向突出,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落实;所属学会不能充分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紧迫需要,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治理方式落后,学会经营能力、公共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工作碎片化孤岛化,高精尖缺人才构成重大制约。履行好中央赋予中国科协的重要职责,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发挥好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的重要职能,必须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自觉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方向,准确把握学会学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经营学会意识,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学会学术工作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以扩大学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学会创新和发展能力为导向,以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主线,以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增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实效,着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着力推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服务职能,构建学会学术工作新格局,突出代表科技界的重要功能,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凝聚起来,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改革驱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强学会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为导向,以提供更多更好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学会,引导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会,带动科协所属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强基固本。突出学术建设这个学会工作的重要根基,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服务,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厚植创新发展的土壤,夯实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

——助力创新。着眼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助力工程示范市覆盖面,动员组织更多的学会参与创新助力工作,创新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手段,凝炼和推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会的生力军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更加奋发有为。

——协同开放。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用大开放建设大团体,树立经营学会理念,促进联合协作,积极进军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共享科技信息,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共享科技成果,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共享科技知识,让更多的决策部门可以共享科学思想,在协同开放中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

(三)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科协所属学会占全国科技类社团的比例总体稳定,优秀学会占比大幅度上升,会员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竞突破,科技前沿竞领跑,创业转化竞实效,普及服务竞贡献”实效明显。学会发展活力、凝聚力、服务能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学术环境明显优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科技成果和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学会助力创新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在公共服务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工作格局,使学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到2020年将达到以下目标:

——学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打造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学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社团,科协所属学会在科技界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学术环境明显优化,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培育10-15个品牌学术会议、100个示范学术会议,会议结构明显优化,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打造50种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英文期刊,20种进入世界期刊学科排名Q1区,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期刊体系。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奋发有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参与助力工程的学会达到10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达到40个,学会牵头成立25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200个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常态化,公共服务市场地位明显提高。更多学会参与科技评估、团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工作,更多政府部门向科协所属学会购买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形成一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操作规范,学会成为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

——人才工作特色鲜明,发现培养表彰举荐宣传初成体系。聚焦“高精尖缺”,畅通科技人才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的通道,表彰奖励和宣传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支持1000名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科技创新主力团队雏形初具规模。

三、全面推进学会治理体系改革

改革是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主基调,也是学会学术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为导向,通过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引导学会牢固树立经营学会理念,大幅度提升所属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推动科协所属学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学会党建工作,让学会真正成为科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抓手,成为面向科技工作者、面向党和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组织。

(一)改革学会治理结构

以《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为依据,以推动学会理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为重点,抓紧修订《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开展学会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学会分支机构备案制,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职业化的办事机构;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建设的指导,规范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强化分支机构依法依章程办事,努力做到类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打造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分支机构;分优先、重点和特色三个层次分类推进符合中国国情和学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建设,让科协所属学会中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学会治理方式

重点推进学会制定实施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依法依章程履职。推动扩大学会领导人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原则上全国学会代表大会代表五分之四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学会理事会四分之三、常务理事会三分之二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制定发布学会兼职人员行为准则,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明确兼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不能正常履职的学会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兼职不等于业余的意识,调动激发兼职人员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学会办事机构

以增强学会办事机构基础保障能力为主线,重点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建立办事机构支撑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的试点范围,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专职办事机构,真正做到有家、有业、有队伍。推进学会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扩大专职工作人员聘任制试点,实施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进秘书长职业化,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学会办事机构中专职工作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推进学会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学会财务、档案、监督、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和学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事提供制度保障。

(四)改革会员发展与服务方式

以推动学会发展个人会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在巩固保持单位会员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会员身份加入学会,扩大学会个人会员数量,规定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的学会个人会员数量必须达到1000人以上。拓展会员种类,突出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设立资深会员,大力发展学生会员和赞助会员,大幅度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学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扩大代表性。强化学会的会员服务意识,制定学会会员分类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会员服务标准和联系服务制度,推行学会年报制度,让会员及时了解学会工作,拥有更大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注册制度和付费收缴制度,制定会员行为规范,严肃会员纪律。

(五)创新学会组织体系

顺应学科广泛交叉、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在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成立10个左右学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共谋发展、联合攻关、协同改革的大平台作用,通过开展大学术交流、科技评估、设立重大奖项、提出重大计划、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和协同创新,建设高端科技战略思想库、打造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研究制定学会联合体章程范本,提出学会联合体管理办法,制定联合体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细则,明晰联合体工作任务。及时召开联合体工作会议,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会联合体健康有序开展活动。

(六)深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强化学会能力意识、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为导向,遴选支持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学会,推动科协所属学会能力的整体跃升。以培育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和学术规范能力为重点,研制学术会议规范标准和分级标准,建设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档案和科技专家资信评价系统,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提议、评判、裁定、公开的民主决策规程和标准,发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着力提升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以培育服务创新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为重点,强化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拓宽创新服务渠道,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定期发布科技与民生年度报告和社会服务报告,着力提升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加强学会会员发展和服务能力、办事机构支撑能力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为重点,加大会员动员和资源募集力度,推动办事机构实体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会发展,着力提升学会的基础保障能力。强化资产意识,树立经营理念,明确学会资源优势及其规模结构,明确学会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功能类型及其性质,明确学会在公共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发展趋势,争取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占有更大份额,努力在公共服务市场上有所作为。开展年度示范学会评选活动,打造50个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示范学会,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七)建立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

以科技类社会团体直接登记为契机,按照总量控制、适度增加、动态调整、末位淘汰原则,建立科协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科协团体会员结构。鼓励和支持新兴学科领域新成立的全国学会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主动吸收优秀全国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研究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学会实行奖优罚劣,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学会,整改落后学会,逐步淘汰一批个人会员过少、学术和社会影响不够突出的学会,形成中国科协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学会奋勇争先主动作为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大纪律执行强度,依据执行科协决定、参与科协工作、学术发展、社会服务、基础保障情况等综合评价学会,对5%-10%的末位学会给予黄牌警告,情况严重者取消中国科协团体会员资格。

(八)加强学会党的建设

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为重点,在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党组织,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委或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着力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为导向,创新学会党建领导体制,积极推动各级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指导学会办事机构党建工作的新机制,理顺科协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与“三重一大”决策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召开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会议,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的文件。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导向,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选派一批科协机关人员进入学会担任党务干部,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定期举办学会党建工作学习班、交流会,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增强学会负责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加强学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学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

四、努力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

科协所属学会是相关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通过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学术规范活动促进学科发展、引导学术方向、规范学术行为、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的重要职能,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目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举荐人才,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洪流,推动打破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孤岛化现象,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一)努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重点推动落实国办《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制定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有关单位任务职责和时间节点,协同完成有关优化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的各项具体任务。以充分发挥学会在营造维护保障学术自由良好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同行评议的基础性作用为导向,按照“四个不得”、“五个不准”的要求,推动消除科研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弊端,减少对学术活动的行政干预,确保科技工作者有六分之五的时间安心搞科研,建立学术诚信档案,推动学术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奖励制度等措施的落实。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第三方评估职能,对文件落实的成效和问题进行评估,实施动态监测,相关结果向全社会公布,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见到实效。

(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数量,重点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创办50种英文科技期刊,打造50种在学科国际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支持20种英文期刊攀登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或最具创新能力且能够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学科领域,优先支持50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遴选培育一批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文科技期刊,推动形成以少量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高端、专业学术期刊为主体、推广应用性期刊为支撑、科普性期刊为辅助的中国特色科技期刊体系。加强科技期刊管理,遴选一批学术水平高、办刊能力强、学术交流活跃的期刊主办单位,在建立高水平编委队伍和审稿人队伍、提高学术引证指标、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数字出版建设、集群(联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弹性机制。落实学会主办单位职责,加强学会对期刊编辑部等出版单位的管理,健全科技期刊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推介活动,对优秀科技期刊和办刊人、审稿人进行奖励,掌握学术评价主导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编委队伍和编辑队伍。深化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举办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支持期刊依据国际标准聘请高水平主编,以及具有国际水准的期刊编委、审稿人,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编辑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以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构建以大型综合性会议为导向、学会年会和论坛为主体、小型高端前沿会议为补充的学术会议合理布局,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外科学家战略对话等一批重点学术会议,鼓励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举办年会或论坛,在国家层面培育100个学术会议示范品牌。鼓励科技工作者领衔申办以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同行研究者为主体、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信息的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支持100项高端专题学术会议。创新学术交流新模式,每年举办30个“会、展、赛”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会议,把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展示、面向爱好者的人才选拔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会向国际组织申办或牵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办好国际地理学大会、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生理科学大会、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大会等世界水平的科技盛会,提高国内学术会议的国际化水平。

(四)着眼“高精尖缺”加大人才培养举荐力度

以发现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为重点,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选拔200个左右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连续三年予以稳定支持,资助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脱颖而出。加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对接,形成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主力团队。协调推动在《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完善认证标准,支持学会参与承担机械、建筑等10个重点领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学会推动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加大向国际科技组织举荐人才的力度。鼓励学会帮助年轻科技人员制定职业拓展规划,开展与年轻科技人员职业拓展有关的培训交流活动,试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逐步扩大对青年专业人才群体的覆盖面。开展学科年度科技人物评选推介活动,鼓励支持学会面向会员设立科技人才奖项,加大学会科技人才宣传力度,着力打通优秀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的通道,帮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五)强化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制度保障

以健全学术发布制度为重点,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学科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史系列研究报告,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学科发展。开展科技与社会研究,综合运用技术预见和情景分析方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关键技术、重大选题、重大专项建议,服务科技决策。依托学会联合体开展年度科技进展评选发布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准确掌握最新科技进展和发展方向,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建设中国学会网,支持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术交流,引导学术会议信息、论文和成果及时上网,以视频形式展示传播1000场学术会议情况。以建立学术会议监测评估制度为突破口,发布学术会议服务标准规范,完善学术会议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学术会议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术会议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监测并发布年度学术会议评估报告,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形成正确导向。

(六)加强对地方学会的业务指导

支持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对地方学会业务活动提供指导,面向地方学会会员联合举办小型前沿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帮助地方科技工作者拓展视野、把握前沿。鼓励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联合举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实际的专题论坛,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创新发展。树立科协大团体意识,由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牵头,按学科领域建设全国共享的学会专家库、课题库和成果库,推荐专家参与地方学会活动,把更多的全国学会资源引向地方、引向基层。

五、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消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梗阻,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这就要求科协所属学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导向,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入企业、引入基层,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以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动员组织学会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学会数量增加到100个以上,创新驱动示范市扩大到40个,形成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及时举办总结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总结推广创新驱动试点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创新驱动优秀示范典型,重点推广创新驱动助力10种工作模式。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建设统一有效的专家库和成果库,整合社会资源,实行专家首接负责制,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家服务的精准对接,形成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地方科协的指导力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助力工程地方支撑枢纽,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促进创新要素深度对接经济转型升级。

(二)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为指导,以促进科技工作者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或创新创业为重点,发挥科技社团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依托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全部4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建立分中心。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金融支撑作用,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创新驱动示范市设立金融扶持机制,促成邮储银行与学会开展业务合作,通过邮储银行1000亿意向授信额度及有关信贷资金支持,共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与中国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共同研究探索科技保险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最大程度减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风险。鼓励支持学会结合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览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洽谈和交易的平台。

(三)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抓手,精心组织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云平台,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积极主动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帮助科技工作者把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开展“讲、比”活动和全国基层评选表彰活动,以互联网+企业服务方式建设信息开放、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大力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2020年建站总数达到5000个,创建200个示范站,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引入企业。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工作,普及创业创新知识,开展年度双创人物评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监测评估,营造人人参与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打造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大学会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支持力度,推动学会打破部门和单位壁垒,牵头组建学会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联合地方科协和省级学会,组建若干个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支撑有力的区域性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跨学科、跨界别的产业创新集群,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协同创新运作机制,打通创新要素便利流动的通道,集成力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五)建设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以提供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撑、产业链布局等高端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深圳、上海、武汉等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结合地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人才落地和服务的操作环节,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联合会、原创力孵化器等人才服务载体工程,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将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回国。充分发挥海归创业联盟作用,搭建海外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平台,运用更灵活的政策,探索吸引世界顶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新模式。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组织开展海智专家专项调研,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六)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学会科技传播队伍建设,整合科协力量支持学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传播和科普活动,及时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公众理解科技知识、支持科技活动,参与科技决策,让科技知识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围绕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动员涉农、涉医学会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科学普及,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使科技的力量真正铺天盖地、落地生根。着眼于科技援疆增效工程和援藏工作,立足新疆、西藏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实际,集中扶贫资源,帮扶重点户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实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把信息扶贫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精准科普扶贫行动,为创业扶贫带头人提供精准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提升他们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通过创业骨干自身的创业活动,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形成科技创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机制。

六、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而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就是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科协所属学会要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围绕政府确需转移、学会有能力承接的科技评估、团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等,积极争取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军公共服务市场,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好探路先锋作用。

(一)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学会科技评估工作,支持20个左右全国学会成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主要承接者;稳妥承接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工作,推动10个左右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积极组织团体标准研制,指导全国学会在战略和新兴领域制定推广200项左右团体标准;大力推动全国学会参与国家科技奖励推荐,使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资格的全国学会规模扩大到40个左右。完善可负责可问责的职能转接机制,做到政府认可、社会认可、科技工作者认可,使科技类公共服务成为学会重要职能。

(二)制定发布行为规范

按照学会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具体领域,制定推进相关工作规范,明确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内容、途径和程序,及时把试点经验凝炼上升为制度性规范文件。引导学会强化自律功能,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及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研究明确适合向学会购买的服务事项,推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加强监督评估工作

引导激励学会建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内部建章立制落实可问责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自身承接能力和服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考核评价,改进和完善对学会监督评估的制度文件,形成稳定有效的学会监管和评估体系,实现从综合实力、管理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对学会的承接资格和履职能力进行评估。建立奖惩制度,设立学会优秀社会服务奖,以适当方式对提供优质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学会给予奖励。

(四)拓宽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通道

引导学会把提供科技公共服务作为提升学会社会职能的重要抓手,完善与有关政府部门对接配合的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学会科技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支持50个左右学会形成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强化学会经营理念和经营意识,鼓励引导学会参与竞争性的政府购买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学会的科技公共服务职能和领域。

(五)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工作简报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加大对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指导力度。鼓励全国学会与对口地方学会协同开展承接工作,推动科协系统的信息和专家资源共享,强化对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形成协同对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年度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模式,促进宣传推广。

七、保障措施

规划再好,重在落实。为如期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协同

深化人事、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方面确保学会工作的需要。发挥好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强化培训交流,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实践推广。加强对地方科协工作指导,着力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队伍建设

建立与主体工作相匹配的一流学会学术工作队伍,完善机构设置,调动各方资源,配齐配强配优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通过在岗培训、挂职交流等手段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学会负责人领导力建设,开展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研修计划,强化对学会领导层党情世情国情科情教育;将自身队伍与外部专家、专业机构协同起来,将学会事业与其服务对象、所在生态、所处环境等整合起来,构建支持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大格局。

(三)确保资源配置

强化与发展改革、科技、财政、民政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汇聚政策和行政资源,创造良好政策与行政资源条件;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创造良好资金支持条件;搭建社会资金参与科协工作的平台,引导鼓励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支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资源环境;坚持做好对人财物的使用监督、项目监理、资金审计等工作。

(四)建立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加大监测力度,利用第三方力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对实施情况好的及时表彰奖励,对执行差的加以督促解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央最新指示精神和宏观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和强度,使之更加符合实际,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9 and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2004294号

湖北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处 |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 邮编:432000 | 电话:0712-2345797